从军24载,军功累累;从警17年,扎根基层。在社区的寻常巷陌,在邻里纠纷的第一现场,在群众为难求助的每时每刻,都能看到他的身影。他就是宜昌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南苑派出所社区民警朱正高,今年59岁的他,是群众眼中的“满意警官”。先后被评为“全省公安现役部队十佳警官”、“全国优秀人民警察”,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、嘉奖2次。
立志从军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
1983年10月,年仅19岁的朱正高为了实现儿时当兵的梦想,毅然踏上前往宜昌的火车,成为武警宜昌市消防支队一员。
(左一为朱正高)
1984年枝江酒厂深夜发生火灾,火势十分严峻,正在生病住院的朱正高听闻后,主动向领导请缨,与15名战友一起奔赴火线,夜以继日奋战十几个小时,成功将大火扑灭。因救助及时,大火中无人员伤亡。
事后,面对关心,他说:“作为一名军人,特别是武警消防军人,面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火灾威胁时,就该义不容辞挺身而出。这不仅是我的职责,也是我的使命。”正因这不畏危险,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,他荣获了军旅生涯的第一枚军功章——个人三等功。
之后,朱正高陆续被组织派到长阳、五峰等偏远山区驻扎坚守,这一守就是17年。朱正高的妻子在家乡黄陂上班,长期两地分居,每到探亲假时,朱正高都会坐10余小时的汽车回家看望妻儿。分离时,朱正高安抚哭泣的妻子,“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,组织安排我去哪我就要去哪。”朱正高从不向组织叫苦,在家人的支持下全身心投入工作,屡立战功,荣获“全国优秀人民警察”称号。
岗位转变 用真心真情做群众工作
2007年,朱正高转业至公安,成为一名社区民警,凭着身上那股军人的韧劲,他虚心向所里的同事学习,迅速成长为社区工作战线上的行家里手。
朱正高负责的南苑社区总面积为0.9平方公里,共有8000余名居民。辖区内环境复杂、流动人口多、老年人多、吸毒人员多、矛盾纠纷多,朱正高扑下身子,勤下社区、恳切走访交谈,把工作做到细致极致。平时与同事话不多的他一提到群众工作,便滔滔不绝:“做群众工作,要细心、耐心和真心,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,真诚沟通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才能收获百姓的信任。”
7月初,809小区业主与小区门口一商铺因占道经营影响通行起了纠纷,双方于道路中间激烈争吵,严重影响其他居民出行。对此,朱正高没有简单地用法理法条说教,而是从“和气生财”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角度,对双方进行细致耐心的化解,最终商铺老板将占道部分复原,居民也为激烈的言辞道歉,双方握手言和。
社区工作中,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,大到长达半年调解多年的积怨,小到群众钥匙被落在家里,甚至经常凌晨被叫到社区送突发疾病居民就医。朱正高17年如一日,像一颗“螺丝钉”钉在社区,守护辖区居民平安。所长的一句:“把事交给他办我放心。”群众的一句“有困难找朱大哥!”就是对朱正高的最高肯定。
老骥伏枥 是群众眼中的“满意警官”
“朱警官好,您又来啦”“朱警官,您年纪大了,也要多注意身体呀”“朱警官,多亏了你呀,我儿子终于不跟我闹了”.......
岁月洗礼,银丝染白黑发,再过2个月,朱正高即将跨入耳顺之年,也将走向警察生涯旅途的终点,但他割舍不下对辖区的群众的这份情。为坚守好最后一班岗,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晨跑五公里,克服身体疾病的困扰,深入了解民情民意,努力化解纠纷,促进社区和谐稳定。
“朱警官,我真没想到我家里人都不管我了,您还能为了我这样的人,做这么多的努力,我向您保证,一定重新做人,好好找份工作生活,绝不辜负您的一片心意。”近日,朱正高下社区时了解到,一名有吸毒史的居民刘某被家人赶出门后,无处可去,在小区长椅中连续睡两晚。考虑到刘某的人身安全及日常生活保障问题,朱正高十余次上门与其家属做工作,但其家属态度强硬,表示坚决不再管刘某,任其自生自灭。朱正高并不气馁,一边继续上门耐心劝导家属,一边积极沟通协调社区工作人员,为刘某申报救助金,帮助她安定下来。期间刘某疾病发作,朱正高同社区工作人员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助。几经波折,朱正高成功为刘某申报救助金,还做通了其家属的工作,家属答应每月给予其一定的生活费。因朱正高的暖心帮扶,刘某的情况日益好转。
南苑社区书记鲁先军对朱正高为社区工作做的贡献表示十分感激:“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社区民警,也是南苑社区的居民代表,为社区的共同缔造,共享共治工作积极出谋划策,是群众眼中公认的‘满意警官’。暑假期间,他还利用社区的‘希望家园 暑假学堂’,为小区的学生开展防溺水和禁毒知识宣传。”
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,朱正高同时坚持参与110接处警工作,接处警群众满意度高达99%。从军保家园,从警保民安,岁月峥嵘,初心不变,朱正高用铿锵的脚步书写了不灭的“军魂警色”!(平安宜昌)